人們常說地球是一個水球,因為從太空俯視地球,大多數地方都是藍色的,就像一個充滿海水的大星球。確實,地球的分布幾乎是陸地占三分、海洋占七分。海洋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很大,然而,這些幾乎無邊無際的海水是人類無法直接飲用的。與海洋相比,可供人類生存的淡水非常少。
地球上淡水總量約為3.8億億噸,占地球總水量的2.8%。雖然比例不高,但我們聽起來也覺得非常多。然而,在這3.8億億噸淡水中,87%以固體形式存在,如南北兩極的冰川和高山的雪山,這些是目前人類無法獲得的。換句話說,地球上可供人類飲用的水實際上非常少。雖然人類科學技術已經相當發達,但40%的人類仍然面臨著缺水等問題。(數據來源于網絡)
我國南水北調工程表明,一些北方和內陸地區存在淡水短缺等危機。特別是在一些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甚至沙漠地帶,地下水貧乏,淡水對他們來說非常寶貴。同時,人們也發現位于沿海地區的城市也存在缺水等問題,原因很簡單,海水中含有更多的鹽,人類不能直接飲用,因此,將不能直接利用的海水資源凈化成可以直接飲用的淡水資源,是一項長期的探索。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的海水淡化處理設備逐漸成熟和完善。
一般來說,海水淡化技術分為“熱法”和“膜法”。熱法是加熱蒸餾海水,而膜法類似于凈水器,通過超濾膜和反滲透膜分離鹽水和淡水。隨著膜技術的發展,反滲透膜技術在海水淡化行業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已成為海水淡化的熱點技術。
膜法海水淡化的流程是這樣的:首先,對海水進行預處理,以去除海水中的懸浮固體、大顆粒和其他有害物質。通過高壓泵,海水壓力升高,進入反滲透設備,克服滲透壓力,產生淡水。濃水從反滲透設備的一側排出,反滲透產生的淡水按要求的目的進行處理,如調節pH值等,因為反滲透需要克服滲透壓,海水通過反滲透膜需要很大的壓力,能耗主要消耗在這里。大型反滲透設備一般在濃水排放管道上安裝能量回收裝置,具有運行成本低,無污染,操作方便運行可靠,產水水質高等諸多優點。
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是一個產業鏈條長、涉及領域廣的戰略性新興海洋戰略產業。它不僅可以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而且可以加快海洋經濟新舊動能的轉化,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海水淡化可以為現有水資源提供補充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部分地區的缺水問題,特別是在許多島嶼和中東,海水淡化水已成為基本水源。因此,海水淡化處理設備已成為緩解沿海缺水地區和海島水資源短缺,合理優化用水結構,成為了緩解全球淡水資源短缺的“主陣地”。
咨詢熱線:021-65629999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咨詢熱線:021-59145678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版權所有:萊特萊德·環境 備案號:遼ICP備12004418號-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