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海水淡化技術從早期的引進關鍵設備、集成共性技術和建設示范工程,發展到可以突破多項決定海水淡化能耗的關鍵技術、材料和裝備,工程建設投資和造水成本也基本與國際水平持平。
目前,我國自主技術建成單機3.5萬噸/天規模的多效蒸餾、2萬噸/天規模的反滲透示范工程。超濾、微濾膜和壓力膜殼已出口國外,并具備一定的競爭力。國產反滲透膜建成規模化的生產線并得到一定范圍的推廣。海水高壓泵的研制成功,實現了萬噸級工程的示范應用。能量回收裝置的樣機得到了工程驗證。海水淡化與資源利用逐步形成產業鏈,與鹽化工相結合的零排放工藝已成為我國的發展特色。
海水淡化主要可以通過多級閃蒸、冷凍法、反滲透、電滲析、蒸餾法、太陽能法等技術實現。其中反滲透、多級閃蒸等是目前主要的商業化技術,其他方法多處于實驗室或中試驗證階段,幾乎沒有商業化的工程應用。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六大海水淡化技術:
1、多級閃蒸海水淡化技術(MSF)
多級閃蒸是一種在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海水淡化法,它是針對多效蒸發結垢較嚴重的缺點而發展起來的,具有設備簡單可靠、防垢性能好、易于大型化、操作彈性大以及可利用低位熱能和廢熱等優點。因此一經問世就很快得到應用和發展。多級閃蒸法不僅用于海水淡化,而且已廣泛用于火力發電廠、石油化工廠的鍋爐供水、工業廢水和礦井苦咸水的處理與回收,以及印染工業、造紙工業廢堿液的回收。
多級閃蒸過程原理如下:將原料海水加熱到一定溫度后引入閃蒸室,由于該閃蒸室中的壓力控制在低于熱鹽水溫度所對應的飽和蒸汽壓的條件下,故熱鹽水進入閃蒸室后即因為過熱而急速的部分氣化,從而使熱鹽水自身的溫度降低,所產生的蒸汽冷凝后即為所需的淡水。多級閃蒸就是以此原理為基礎,使熱鹽水依次流經若干個壓力逐漸降低的閃蒸室,逐級蒸發降溫,同時鹽水也逐級增濃,直到其溫度接近(但高于)天然海水溫度。在一定的壓力下,把經過預熱的海水加熱至某一溫度,引入第1個閃蒸室,降壓使海水閃急蒸發,產生的蒸汽在熱交換管外冷凝而成淡水,而留下的海水,溫度降到相應的飽和溫度。依次將濃縮海水引入各閃蒸室逐級降壓,使其閃急蒸發,再冷凝而得到淡水。閃蒸室的個數,稱為級數,常見的裝置有20~30級,有些裝置可達40級以上。
2、冷凍法海水淡化技術
冷凍法,即冷凍海水使之結冰,在液態海水變成固態冰的同時鹽被分離出去。冷凍法與蒸餾法都有難以克服的弊端,其中蒸餾法會消耗大量的能源并在儀器里產生大量的鍋垢,而所得到的淡水卻并不多。而冷凍法同樣要消耗許多能源,但得到的淡水味道卻不佳,難以飲用。
海水脫氣后可與蒸發結晶器內排出的濃鹽水和淡化水產生熱交換,預冷至海水的冰點附近。冷凍海水淡化法工藝之脫氣 由于海水中溶有的不凝性氣體在低壓條件下將幾乎全部釋放,且又不會在冷凝器內冷凝。這將升高系統的壓力,使蒸發結晶器內壓力高于二相點壓力,破壞操作的進行。顯然減壓脫氣法適合本系統。
未完待續……以上即為本期盤點6大海水淡化技術的全部內容,更多海水淡化技術相關資訊敬請期待。
咨詢熱線:021-65629999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咨詢熱線:021-59145678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版權所有:萊特萊德·環境 備案號:遼ICP備12004418號-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