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70%被水覆蓋,但人類生存所需的淡水資源非常有限,僅占全球總水量的2.5%。剩下的97.5%是不能直接飲用的海水。海水淡化已成為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
根據世界水資源研究所發布的報告,目前,世界上有10億多人生活在缺水地區,到2025年將有35億人面臨缺水。根據聯合國的研究數據,世界上共有16萬多家海水過濾廠,每天可生產9500萬立方米淡水,其中近一半來自中東和北非。此外,包括馬爾代夫、新加坡和卡塔爾在內的八個國家生產的淡化水甚至超過了從自然資源中獲取的淡水量。
海水淡化技術的進步讓缺水地區看到了希望,但由此產生的環境問題不容忽視。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海水淡化后會產生大量的濃水,這些水如果不再處理而直接回排到海洋會不會對海洋生態造成負面影響,海水能不能通過自身凈化作用重新“接納”這些濃水?這都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高溫、高鹽度、有機物、重金屬、酸度、余氯等物質都會隨著濃水回排到海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海洋生態環境,甚至嚴重到可能改變生物組成。因此,在利用海水解決缺水難題的同時,我們還應加強對海洋生態環境的考慮,重視淡化后的濃水處理。
從利用海水淡化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到關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可以看出,海水淡化不僅可以解決問題,而且會帶來一些問題。面對中國沿海地區對淡水資源的緊迫需求,中國海水淡化產業將進入快速發展期。我們必須關注海水淡化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特別是濃縮海水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以確保和促進海水淡化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咨詢熱線:021-65629999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咨詢熱線:021-59145678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版權所有:萊特萊德·環境 備案號:遼ICP備12004418號-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