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解決水資源供需不平衡的有效方法之一
發布時間:2022-08-26
水資源供需平衡是指可用水供應與實際需水之間的關系。當今世界,水資源既有物質稀缺性,可供水量不足。又有經濟稀缺性,缺乏大量的開發資金。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人們逐漸關注到水資源的稀缺性。
我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僅相當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中國已被列為世界13個缺水國家之一。據統計,中國目前農業缺水300億立方米,城市缺水60億立方米。到2000年,中國將至少缺水600億立方米。缺水已成為中國的憂患之一。
面對水資源供需矛盾和如此豐富的海水資源,海水淡化正逐漸成為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國擁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線,從北到南與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接壤,并與太平洋相連。海上有6500多個島嶼面積超過500平方米。近90%的中國沿海城市缺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海水淡化的成本降低了。越來越多的沿海缺水地區將選擇海水淡化來解決水資源供需不平衡問題。
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膜法和熱法。海水淡化設備采用RO反滲透淡化技術,不提供額外熱能,適用于大、中、小型海水淡化項目。反滲透海水淡化設備對進水有嚴格要求。必須進行預處理,以去除海水中的懸浮固體、大顆粒和其他有害物質。海水壓力由高壓泵升高,進入反滲透設備,克服滲透壓,產生淡水。濃水從反滲透設備的一側排出,反滲透產生的淡水根據需要的用途進行處理,如調節pH值,然后可以直接使用。反滲透法所需的高壓泵壓力非常高,通常在5mpa-7mpa之間。由于反滲透需要克服滲透壓,海水通過反滲透膜需要很大的壓力,能耗主要在這里消耗。一般情況下,大型反滲透設備將在濃水排放管道上安裝能量回收裝置,以節約能源消耗,降低運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