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解1:“海水淡化成本高”
長期以來,人們對海水淡化的誤解之一是它“太貴”。然而,實際上,根據近期在中東簽署的合同,每立方米產水的價格已經大幅下降。其報價為:0.53美元/立方米(Rabigh 3,2018年)、0.49美元/立方米(Taweelah,2019年)、0.41美元/立方米(Jubail 3A,2020年)和0.31美元/立方米(Dubai,2020年)。
雖然成本高于只需簡單處理的地下水或地表水,但與荷蘭等三角洲使用的復雜地表水處理工藝(復雜的處理過程包括清除除草劑、殺蟲劑和殘留藥物,以及深度消毒)相比,海水淡化在價格上具有相當的競爭力。
誤解2:“海水淡化能耗高”
其主要表現為海水淡化項目的電費過高。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指出,他們打算將水電補貼轉移到更需要的地方。
這使得能源消耗成為控制成本的主要因素。因此,新機組的設計必須注重能效。新機組的設計能耗為3.5 kWh/m3,低至3 kWh/m3(Taweelah,阿聯酋)。目前仍在努力盡量減少海水淡化能耗。
降低海水淡化能耗也將太陽能光伏技術(PV)帶入人們的視野,尤其是在海灣合作委員會(GCC)地區。這將使海水淡化走向更綠色的未來,并產生重要影響。
迪拜的新SWRO項目將使用光伏技術,更多工程也將緊隨其后,這將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和產水成本。
誤解3:“海水淡化產生有毒鹽水”
實際上,有許多有毒的鹽水會直接排入大海或河流。然而,這些鹽水并非來自海水淡化。海水淡化鹽水也不是高鹽水:GCC地區的海水淡化廠的海水淡化率約為40%,這意味著鹽水的鹽度僅為海水的1.66倍。
此外,鹽水出口設計用于分散鹽水,更便于與海水混合,并將局部影響降低。在許多新項目中,化學試劑的消耗量大大減少,從而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降低了運營成本。
海水含有高價值的鹽和金屬,可以從淡化后的鹵水中提取。理論上,淡水將成為鹽水開采技術的免費副產品(高利潤)。顯然,目前存在一些挑戰,但一旦實現了鹵水開采技術,這種對海水淡化的特殊誤解將得到解決。
誤解4:“海水淡化只適用于水比油貴的沙漠國家”
歷史上,海水淡化技術為缺乏天然水資源的國家提供了重要的水源。因此,其適用范圍遠遠超出中東地區。目前,全球有17000家海水淡化廠,可滿足3億多人的日常用水需求。
包括中國、新加坡、西班牙、巴西甚至英國在內的國家都有海水淡化能力。在英國,由于2012年倫敦奧運會,外籍人員數量激增,海水淡化提供了更多額外的用水需求。
在南非,由于釀酒廠、酒店和度假村的建設,開普敦預計將迎來“零日”(無水可用)。近年來,小型海水淡化廠在南非蓬勃發展。預計大型海水淡化項目將很快被視為解決長期缺水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據估計,到2050年,缺水可能會影響50億人的生活。是的,50億。淡水資源可能分布不均,供應不足。海水淡化技術應被視為解決淡水問題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以上即為海水淡化4大誤區的全部內容,更多海水淡化相關資訊敬請期待。
咨詢熱線:021-65629999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咨詢熱線:021-59145678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版權所有:萊特萊德·環境 備案號:遼ICP備12004418號-71